大概只有中国人,才懂得( dé)一份水饺的分量。
电影《水( shuǐ)饺皇后》,看完之后两个最( zuì)大的感受——

★其一刘伟强终( zhōng)于拍回了市井,这是他比( bǐ)较擅长的领域;
★其二在当( dāng)下的观影潮流中,我们看( kàn)到了太多人性黑暗、尔虞( yú)吾诈,所谓的反转、生猛、大( dà)尺度层出不穷,而在这部( bù)市井味道非常浓厚的电( diàn)影里,不但呈现了一位女( nǚ)性角色的创业传奇故事( shì),也将充满人情味的江湖( hú)展现在大众面前。
电影拍( pāi)得很像童话故事,但这却( què)是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 shì)的电影,鲜明的时代印记( jì),突出展示了个体命运与( yǔ)时代变迁的交互关系,也( yě)看到了中国人面对困境( jìng),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共同( tóng)托举、相互帮衬的处世逻( luó)辑。
就像水饺。

饺子这种食( shí)材,从来不是论“个”,而是论( lùn)“盘”或“碗”,热气腾腾的一份( fèn)水饺,彼此聚在一起,才是( shì)这份食材所象征的意义( yì)——和谐与团圆。
市井风貌衬( chèn)托角色
当导演刘伟强要( yào)拍《水饺皇后》的时候,俺就( jiù)看到过评论说不太理解( jiě),因为纵观刘伟强的名作( zuò),无论是《风云雄霸天下》《头( tóu)文字D》,还是北上之后的《中( zhōng)国机长》等片,都是大男主( zhǔ)戏,他的作品里很少有女( nǚ)性角色,更不要说《水饺皇( huáng)后》是一部大女主电影。

刘( liú)伟强到底会不会拍女性( xìng)?当然会,比如06年由他导演( yǎn)的 《雏菊》 ,女主角是全智贤( xián),看完这部电影,就知道这( zhè)个导演很会塑造角色,无( wú)论性别。
没错,刘伟强是摄( shè)影指导出身,除去技术方( fāng)面的优势,相比刻画故事( shì),他更会拍角色,这是摄影( yǐng)师转行当导演的标配。
刘( liú)伟强的“善于拍角色”,是需( xū)要条件的, 他最擅长的是( shì)通过大环境与角色进行( xíng)对比或衬托,来完成角色( sè)塑造。 说白了就是把角色( sè)放置在不同的场景或者( zhě)不同的场合,再通过一些( xiē)细节方面的侧写,结合演( yǎn)员的表演,强化对人物本( běn)身的个性和态度的刻画( hu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无间( jiān)道》这部电影,所贡献的名( míng)场面不少,很多都被大家( jiā)津津乐道。但其中有一场( chǎng)戏,至今成为大众热议和( hé)切片的焦点——就是曾志伟( wěi)在警察局吃饭那段。

从他( tā)旁若无人的边吃边嘚瑟( sè),到把桌上盒饭一把呼拉( lā)到地上,就这几分钟内容( róng),就把韩琛这个角色的特( tè)色渲染出来了。
回到《水饺( jiǎo)皇后》,恰好本片也是与“吃( chī)饭”有关,但并不要想着本( běn)片能拍成“舌尖上的水饺( jiǎo)”,食材只是载体,电影的核( hé)心呈现的是一位女性的( de)励志故事,侧面表达的是( shì)个体人物与在大时代环( huán)境下的处境。
而为了呈现( xiàn)这样的故事和关系,刘伟( wěi)强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领( lǐng)域——市井。

都知道导演成名( míng)作是96年开始的《古惑仔》系( xì)列,但在该片之前曾经拍( pāi)过一部 《庙街的故事》 ,被誉( yù)为《古惑仔》的前身,正是这( zhè)部电影,让《古惑仔》的出品( pǐn)人王晶相中,得到了导演( yǎn)后者的机会。
《庙街的故事( shì)》讲述了一位出身庙街的( de)小混混(郑伊健),与一位富( fù)家女(吴倩莲)的爱情故事( shì),并融合了当时港片比较( jiào)流行的打打杀杀。虽然该( gāi)片制作层面有些粗糙,也( yě)有点借势《天若有情》的感( gǎn)觉,但《庙街》与《天》最大的区( qū)别就在于市井气息。
多年( nián)之后,港片迷再看《古惑仔( zǎi)》系列,就会发现这些人物( wù),虽然有着脱胎于港漫原( yuán)著的漫画风,但都非常真( zhēn)实可信,因为导演对市井( jǐng)、江湖风貌的准确把控,再( zài)反映到角色身上。拓展一( yī)些说,刘伟强的电影虽然( rán)类型驳杂,但角色都立得( dé)住。

《水饺皇后》也是一样,湾( wān)仔码头对应了铜锣湾,红( hóng)姐的民宿,就对应了庙街( jiē),浓郁的市井风貌下,说白( bái)了也是一位角色闯荡江( jiāng)湖的经历,只不过不再是( shì)漫画式的剧情,而是偏于( yú)写实感。
电影街头摆摊、茶( chá)餐厅、屋邨邻里关系等场( chǎng)景比较细致的呈现了1970-80年( nián)代香港的市井生态。这些( xiē)内容被整合到臧姑娘的( de)主线之中,展开了立体化( huà)的真实江湖叙事,即 功利( lì)主义与温情并存 。
臧姑娘( niáng)可以遇到姜大卫那个角( jiǎo)色这样的帮助她逃离追( zhuī)查的父女,也会遇到方平( píng)所饰演的饭店老板对来( lái)港人士的压榨,在红姐的( de)民宿中,既有双喜叔(太保( bǎo))、辣挞哥(张达明)这样善良( liáng)的邻居,也有金先生(王祖( zǔ)蓝)这样尖酸刻薄之人。
惠( huì)英红饰演的红姐值得一( yī)书,她的人设,堪称市井江( jiāng)湖的缩影。

红姐就是刀子( zi)嘴豆腐心。一个女性在那( nà)个年代能做到房东,终日( rì)面对一些三教九流之人( rén),想必也有些手段,所以一( yī)出场的时候有些咄咄逼( bī)人,嘴上说着要准时交租( zū)、用厨房和电器设定了一( yī)堆规矩,但是她能看到一( yī)位单亲母亲的困境,所以( yǐ)没有真正为难过她。
后来( lái)两人交心的时候,我们也( yě)得知红姐出身卑微,所以( yǐ)对臧姑娘有着很强的共( gòng)情。所以在她身上,体现的( de)就是市井社会在精明强( qiáng)干中所保留的人情温度( dù)。
本片对香港市井文化的( de)把控是非常准确的,就拿( ná)老话来形容,好比一锅老( lǎo)火靚汤—— 看似杂乱无章,实( shí)则在市井的喧嚣与逼仄( zè)中,熬煮出了角色独有的( de)生存智慧与奋斗韧性。
新( xīn)旧时代下的个人命运
《水( shuǐ)饺皇后》在故事格式上与( yǔ)同类电影并无二致,都是( shì)角色的奋斗+创业的故事( shì),要论其特色,除了马丽、惠( huì)英红、袁富华精彩的表演( yǎn),以及上述导演通过对市( shì)井的刻画让角色故事生( shēng)动形象外,最让俺感同身( shēn)受的,就是 小人物与时代( dài)变迁的呼应——既承载着草( cǎo)根奋斗精神,又在类型片( piàn)框架中探讨女性成长与( yǔ)社会变迁的主题。

电影的( de)主线故事开场时间,1977年,背( bèi)景音乐是许冠杰的 《半斤( jīn)八两》 。
也是这一年,许式喜( xǐ)剧红遍大街小巷,香港电( diàn)影伴随着香港经济的腾( téng)飞,进入到一个新时代。而( ér)第二年的1978年,我国内地改( gǎi)革开放,同样进入到一个( gè)新的纪元。
这段时期的特( tè)殊性,就是新旧交替。
无论( lùn)是香港还是内地,都是旧( jiù)思潮和新思想杂糅的一( yī)个年代,所以诞生了电影( yǐng)的故事主题,个人奋斗与( yǔ)时代背景进行了呼应。
臧( zāng)姑娘之所以流落香港,就( jiù)是男尊女卑旧思想的在( zài)作祟;她在民宿中遇到形( xíng)形色色的邻居,有人对她( tā)包容,有人对她不耐烦,孩( hái)子在学校还被人歧视,这( zhè)一切勾连起臧姑娘在前( qián)半段的挫折和境遇,所反( fǎn)映的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xìng)。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 dài),电影一开始刻画了一位( wèi)单亲妈妈被丈夫抛弃、街( jiē)头被驱赶、女儿重病、自己( jǐ)也累病等逆境,不得不说( shuō)马丽演得也真给力,将该( gāi)角色的脆弱与坚韧平衡( héng)的恰到好处。
而“新旧交替( tì)”也体现在不同角色所代( dài)表的不同状态。比如民宿( sù)中落魄纨绔子弟金先生( shēng),导致了金太太令人唏嘘( xū)的结局,这个角色其实呼( hū)应了臧姑娘和她的丈夫( fū)——如果主角跟着丈夫去了( le)泰国,结局可能就是另一( yī)个金太太。
PS,其实不单单是( shì)电影所发生的时代,在任( rèn)何时代,都有这样的角色( sè)在你身边。有的人解放思( sī)想,有的人固步自封。
所以( yǐ)主角并没有选择被时代( dài)所束缚命运,而是与之对( duì)抗,直到小小的水饺改变( biàn)了她的人生。

从1977年到1985年,从( cóng)改革开放到中英联合声( shēng)明,用角色面对逆境、找到( dào)方向、最终逆袭的故事线( xiàn)索,也串起了时代发展的( de)脉络。
这就是个体与时代( dài)变迁的呼应关系,主角的( de)故事,对应了红姐的过往( wǎng)、金太太的结局,所要强调( diào)的并不是个体命运受到( dào)时代环境的单方面影响( xiǎng),而是个人奋斗与时代发( fā)展相辅相成。
说白了,并不( bù)是时代进步,臧姑娘的命( mìng)运才会好转。而是你有了( le)对抗命运、时代枷锁的前( qián)提,才会迎来一个崭新的( de)面貌。换句话说,时代变化( huà)是人民推动的。
而大女主( zhǔ)视角,其前期的遭遇和后( hòu)期的境遇对比,成为个体( tǐ)与时代相互关系最直接( jiē)的反映。

同时电影很有特( tè)色的一点,就是主角作为( wèi)一个“内地人在香港”的存( cún)在,在叙事整体上并没有( yǒu)过度区分你我,而是作为( wèi)一个整体,就是个体求同( tóng)存异在时代特征下的表( biǎo)现,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 gòng)同的目的走到今天。
★当然( rán)电影也侧面呈现了当时( shí)香港社会的一些特色,比( bǐ)如朱亚文饰演的角色,最( zuì)终还是远走加拿大,对应( yīng)了当时的移民风潮。

★“大B哥( gē)”吴志雄饰演的收保护费( fèi)的大哥,也很有意思,有个( gè)细节是角色回忆起自己( jǐ)小时候,有一份简报,能看( kàn)到这位的出身,潮州帮,他( tā)也是外来人,是当时的社( shè)会背景写照。

时代发展,主( zhǔ)角从开始阶段的迷茫,到( dào)细心研究改良水饺的专( zhuān)注和努力,再到大放光彩( cǎi)的自信和坚定,进入到80年( nián)代中期, 水饺从地摊小吃( chī)升级为速冻食品的产业( yè)化过程,隐喻社会从手工( gōng)业向商品经济时代的转( zhuǎn)型。
再往后的脉络,就是水( shuǐ)饺作为一种商品,开始走( zǒu)向世界,还是那句话,与时( shí)代脉络相符,象征了中国( guó)产品走出国门。
但这部分( fēn)内容,并没有呈现传统手( shǒu)工艺产品与标准化商品( pǐn)流程之间的碰撞,实际上( shàng)传统与新潮之间必定会( huì)产生冲突,这一点电影没( méi)有表现。取而代之的事收( shōu)尾部分呼应了前半段的( de)市井江湖,水饺完成了从( cóng)手工食材到标准商品的( de)变化,但没有变化的人情( qíng)味。

永恒的人情味
回到本( běn)文开篇,水饺象征着团圆( yuán),因为能够串联情感。单独( dú)一个不会作为食材,而是( shì)由数个组成的一碗、一盘( pán)水饺,彼此之间好似亲情( qíng)与友情。
除了惠英红饰演( yǎn)红姐,个人最喜欢的角色( sè)当属袁富华饰演的糖水( shuǐ)伯。他可以说是臧姑娘的( de)引路人,在她最为困难的( de)时候,用一碗汤圆,告诉她( tā)生活还有甜丝丝一面。他( tā)带着臧姑娘摆摊,给她让( ràng)出自己的摊位,帮助她吆( yāo)喝。臧姑娘致谢时,对方表( biǎo)现的也是云淡风轻,并告( gào)诉对方,能有今天是你的( de)努力。

电影结尾呼应了开( kāi)场,主角与母亲割舍不下( xià)的情感,她要把母亲也接( jiē)来香港,可惜晚了一步,写( xiě)尽了异乡漂泊之人的无( wú)奈与伤感。而当她再遇糖( táng)水伯的时候,为了报恩,为( wèi)他养老送终。
电影片尾原( yuán)型人物的老照片,写出了( le)市井江湖的一面,鱼龙混( hùn)杂,有坏人也有好人,有着( zhe)尔虞吾诈,在混凝土森林( lín)里藏着邻里人情。
臧姑娘( niáng)是善良的,她被遗弃过、也( yě)被骗过、女儿们也被欺负( fù)过,但她选择面对大风大( dà)浪,传递出极强了生命力( lì),并把对自己好的人、帮助( zhù)过自己的朋友记在心里( lǐ),幻化出一份份热气腾腾( téng)的水饺,呈现在大银幕之( zh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