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星计划》算得上是一部( bù)典型的悬疑谍战片,惊险( xiǎn)的类型元素不少:绝密行( xíng)动、双卧底潜伏的身份反( fǎn)转……而扒开这层权谋对弈( yì)的外壳,它又可以被视作( zuò)是热血青春片——在动荡的( de)时代里,人们总是无法知( zhī)道,下一刻眼前出现的,是( shì)新时代的黎明,还是血色( sè)模糊的黑暗。尽管如此,仍( réng)有热血青年不惜付出生( shēng)命的代价。
电影很有意义( yì)的部分之一,就是把曾经( jīng)常见于中年人主角的谍( dié)战片给“青年化”,不再那么( me)伟光正式地“喊口号”,转而( ér)塑造出一批敢作敢为的( de)青年。于他们而言,青春是( sh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勇气( qì),信仰是危机四伏时背水( shuǐ)一战的勇气。

影片背景设( shè)置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 de)白色恐怖时期。开篇就呈( chéng)现了近百年前“五卅运动( dòng)”的一角,这场运动是中国( guó)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反( fǎn)帝爱国运动。1925年5月底,上海( hǎi)工人和学生在租界进行( xíng)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示( shì)威,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 shàng)开枪射击,制造了震惊全( quán)国的五卅惨案,但这也激( jī)起了全国范围的觉醒与( yǔ)斗争。
主线紧接着转入1927年( nián)风雨飘摇的上海。本是一( yī)介维修工人的李一民,意( yì)外在丁梦华和许天平的( de)邀请下,加入了组织孤星( xīng)社,心中种下了觉醒的种( zhǒng)子。随之而来的游行失败( bài),却让组织迅速瓦解。直到( dào)一个重要的秘密护送任( rèn)务,让这群青年人再次聚( jù)到了一起,面对硝烟四起( qǐ)的重重围剿。

李一民孤身( shēn)担起护送的重任,但他绝( jué)不是一个程式化的孤胆( dǎn)英雄。“孤星计划”的完成,离( lí)不开小队里每一个人的( de)前赴后继。一张合照,将他( tā)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 yī)起,也成为完成整个计划( huà)的通关密钥。
“我们虽然不( bù)能选择自己的过去,但我( wǒ)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 lái)”——作为贯穿全片的一句台( tái)词,回过头再看的时候,多( duō)少能感受到它背后的宿( sù)命感。
三个主角,分别是当( dāng)时三种人的不同缩影与( yǔ)代表。李一民是做了忠于( yú)自我的选择的普通人,初( chū)生牛犊不怕虎的他,最终( zhōng)以牺牲完成计划成功的( de)闭环。丁梦华是那些为理( lǐ)想主义献身的人,出于对( duì)新闻事业纯粹的热爱,充( chōng)满斗志要干一番惊天动( dòng)地的事业。出生在国民党( dǎng)家庭的许天平,代表的是( shì)无法选择出身的人,身在( zài)敌方阵营的他,是否能坚( jiān)定内心准则,不放弃自己( jǐ)最初的信仰?

片中有两处( chù)堪称点睛的细节,一处是( shì)侯老师的钢笔,另一处是( shì)梦华以“沈荩”作为暗语拆( chāi)穿章贵生的身份。
钢笔是( shì)任务成功的关键符号,也( yě)是孤星社意志的传承。侯( hóu)老师牺牲时,将代表孤星( xīng)社的钢笔传给了李一民( mín)。乱世逢生,不知何时眼前( qián)的人就将是所见的最后( hòu)一面,而一支钢笔却代表( biǎo)了绝对的信任,凝为不灭( miè)的火。另外,这支钢笔被叛( pàn)徒所利用,造成了无法弥( mí)补的损失。而最后叛徒也( yě)死在这支钢笔之下,这何( hé)尝不是一种宿命的轮回( huí)。
沈荩这个历史细节,则有( yǒu)几分真实的残酷。在邀请( qǐng)李一民进社时,梦华曾说( shuō)自己想成为“像沈荩先生( shēng)那样勇敢的记者”。沈荩生( shēng)于1872年,是近代中国第一个( gè)为新闻事业殉职的记者( zhě)。他通过秘密渠道,获取了( le)丧权辱国的《中俄密约》草( cǎo)案内容,并寄往天津英文( wén)报纸《新闻报》发表,引发强( qiáng)烈反响。但也正因此举揭( jiē)露了清廷卖国的真相,沈( shěn)荩被杀害,牺牲时年仅31岁( suì)。
沈荩案在当时激发了各( gè)界的政治热情,人们对清( qīng)政府严厉抨击,同时也引( yǐn)发了国外舆论的甚嚣尘( chén)上。从梦华的这份理想也( yě)能侧面看出,沈荩的牺牲( shēng)推动了言论自由,让无数( shù)青年人走上新闻之路。

枪( qiāng)声与鲜血里,回荡着坚定( dìng)不移的誓言,苟利社稷,死( sǐ)生以之。在时代席卷下,人( rén)们的命运,往往就是在这( zhè)样一些相知的时刻里转( zhuǎn)向。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位( wèi)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看( kàn)似是暗夜里的星辰,但其( qí)实没有一个人是“孤星”,共( gòng)同交织,普照黑夜。
李一民( mín)、丁梦华、许天平、侯老师、江( jiāng)岳,他们都是这样的人,都( dōu)为了反抗命运、反抗压迫( pò)而充满斗志。那份心底的( de)惺惺相惜,让全片在凛冽( liè)之余,留下了一抹温情。人( rén)其实没那么渺小,斗志也( yě)没那么容易消散,我们就( jiù)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强( qiáng)大。志同道合的人,也终将( jiāng)并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