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光坊讯 近年,亚裔题材( cái)剧集在北美影视界愈发( fā)流行。
网飞和Apple TV+这两大流媒( méi)体,便推出了《怒呛人生》《弹( dàn)子球游戏》这类口碑与人( rén)气兼具的亚裔剧集。

这类( lèi)剧不同于《鱿鱼游戏》《甜蜜( mì)家园》等全亚洲面孔的类( lèi)型爽剧,而是旨在从亚洲( zhōu)与美国的文化融合与冲( chōng)突角度,呈现亚裔群体在( zài)当下和历史中的生存状( zhuàng)态。
近期,“黄暴台”HBO和“制片新( xīn)贵”A24,便联手推出了一部同( tóng)类剧集《同情者》。

这部双面( miàn)间谍题材剧集,由戛纳最( zuì)佳导演朴赞郁执导,上线( xiàn)一集后,却面临口碑争议( yì)。
IMDb7.4分、烂番茄新鲜度87%、MTC专家评( píng)分78,国内评分7.9,成绩不算突( tū)出。
《纽约日报》给出“精彩、令( lìng)人不安、有趣”的评价;《时代( dài)周刊》盛赞本剧充满活力( lì),大胆并富有野心,完美匹( pǐ)配原著气质。
但《纽约客》等( děng)媒体也指出,本剧表达方( fāng)向过多,缺乏真实感等。

剧( jù)集主角为越南裔,朴赞郁( yù)是韩国人,韩国导演拍越( yuè)南间谍,本身便已是话题( tí)。
从原著到剧集
“我是个间( jiān)谍、潜伏者、特工和双面人( rén)。”
《同情者》的原著和剧集,都( dōu)以这句定性主角的自白( bái)开篇。

故事背景为1970年代的( de)越南战争,参战方为北越( yuè)、南越、美国。
北越由社会主( zhǔ)义阵营支持,南越由资本( běn)主义阵营支持。
主角是北( běi)越人,长期潜伏于南越,深( shēn)得南越将军信任。
整个故( gù)事由主角第一人称的自( zì)我剖白构成,因此他没有( yǒu)名字。

1975年,越战结束前夕,北( běi)越即将获胜,美国败出。
主( zhǔ)角随南越将军逃至美国( guó),在将军反攻西贡的美梦( mèng)中,开始了战争余烟如影( yǐng)随形的美国生活。
原著作( zuò)者阮清越,同样是在1975年随( suí)家人逃至美国。那一年,他( tā)仅4岁。
现任美国南加州大( dà)学教授的阮清越,参考了( le)大卫·巴特勒《西贡陷落》、拉( lā)里·恩戈尔曼《雨前的泪水( shuǐ)》等历史文献。
在黑人女作( zuò)家托妮·莫里森《宠儿》小说( shuō)语言、导演科波拉《现代启( qǐ)示录》电影风格的影响下( xià),结合自己久远的越南记( jì)忆,写出了这部长篇首作( zuò)。

阮清越
被拒稿13次后,终于( yú)得以出版的《同情者》,一举( jǔ)拿下普利策小说奖、美国( guó)优秀亚太裔小说奖、麦克( kè)阿瑟天才奖等各大奖项( xiàng)。
朴赞郁注意到这本小说( shuō),源自以色列制片人尼瓦( wǎ)·菲克曼(张曼玉戛纳封后( hòu)之作《清洁》制片)的推荐。
曾( céng)以电影《斯托克》(《越狱》主演( yǎn)温特沃什·米勒编剧)等作( zuò)试水好莱坞的朴赞郁,一( yī)直钟情间谍题材。


从《斯托( tuō)克》到《女鼓手》,朴赞郁服装( zhuāng)及构图的统一
项目初期( qī)遭遇颇多投资障碍,随着( zhe)《分手的决心》在戛纳夺奖( jiǎng),及小罗伯特·唐尼作为主( zhǔ)创(演)之一加盟,《同情者》的( de)制作推进变得顺利。
最终( zhōng),侯宣德(《星际牛仔》真人版( bǎn))、吴珊卓、弗雷德·阮等亚裔( yì)演员出任主演。
剧集摄影( yǐng)则由《分手的决心》《南汉山( shān)城》等片摄影金智龙操刀( dāo),音乐由《老男孩》《新世界》等( děng)片配乐者曹英沃负责。
电( diàn)影级表现
《同情者》共7集。
据( jù)悉,前3集由朴赞郁执导,后( hòu)4集交棒给《上帝之城》(2002)导演( yǎn)费尔南多·梅里尔斯、剧集( jí)《黑帆》第一季(2014)导演马克·穆( mù)登。

影史经典《上帝之城》
这( zhè)样的阵容,保证了《同情者( zhě)》的电影级呈现。
第1集的故( gù)事,发生在1975年冬天的西贡( gòng)。
主角(侯宣德 饰)作为南越( yuè)将军最得力的副手,和美( měi)国中情局驻越特工克劳( láo)德(唐尼 饰),共同审讯一名( míng)北越女特工。

将军的人从( cóng)女特工身上,搜出一份“南( nán)越秘密警察名单”,显然,这( zhè)份名单是由一名间谍提( tí)供给北越人。
那么,名单提( tí)供者是谁?
对拥有上帝视( shì)角的观众而言,答案很明( míng)显。
女特工拒不开口,因此( cǐ)遭遇了严酷刑讯。
此时,北( běi)越即将攻占西贡,将军不( bù)得不让主角遴选合适人( rén)员,同自己一起“撤退”至美( měi)国,以待反攻之机。

从首集( jí)剧情可以窥见本剧口碑( bēi)争议的原因所在。
即剧集( jí)提供的情节信息不算丰( fēng)富,或者说对不熟悉西贡( gòng)陷落的观众而言,背景交( jiāo)代不足。
同时,将在剧中分( fēn)饰四角的唐尼,也因3月份( fèn)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争( zhēng)议行为,败了本剧不少好( hǎo)感。

在上台领奖时,唐尼直( zhí)接无视了为他颁奖的关( guān)继威(至少表面如此),而关( guān)继威的亚裔身份,让此事( shì)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如( rú)今他重磅主演一部亚裔( yì)剧集,自然颇为讽刺。
若抛( pāo)开这些因素,《同情者》在艺( yì)术表现上,则完全是电影( yǐng)级,非常契合原著用语凝( níng)练、画面精彩的叙事气质( zhì)。
色调上,《同情者》在古典华( huá)丽中隐藏伤痕与颓败,是( shì)朴赞郁自《老男孩》《小姐》《分( fēn)手的决心》等作以来,始终( zhōng)延续的风格。
比如将军豪( háo)宅中的插花,馥郁繁密之( zhī)中又有火焰烧灼般的黑( hēi)色边痕;

又如逃离西贡时( shí)经过的街道,断壁残垣之( zhī)间还残留生动的电影宣( xuān)传展板……

达米亚诺斯为1921年( nián)生的希腊电影人
色调之( zhī)外,朴赞郁展现了自己娴( xián)熟的艺术转场设计。
一集( jí)之中,画面从电话拨盘转( zhuǎn)至汽车轮胎(圆)、从手术灯( dēng)转至摄影灯(长光)、从香烟( yān)火转至照明弹(短光)……
此外( wài),剧中技术一流的闪回镜( jìng)头、以唐尼鼻唇之间的细( xì)汗刻画越南热带季风气( qì)候等,都从不同层面展现( xiàn)了朴赞郁不俗的导演功( gōng)力。

放大图片,可看见唐尼( ní)脸上的汗珠
值得一提的( de)还有音乐。
女特工被审讯( xùn)时那尖锐、短促的演奏,非( fēi)常的曹英沃,令人瞬间回( huí)到《分手的决心》中汤唯所( suǒ)饰角色清洗血案现场的( de)惊悚一幕。
内蕴同样不输( shū)
同原著一样,《同情者》剧版( bǎn)整体采用倒叙模式,开篇( piān)主角即已被捕,他将在回( huí)忆中梳理双面间谍人生( shēng)。
在这过程中,他在越战及( jí)之后美国生活中所感受( shòu)的一切,都被娓娓道来。
首( shǒu)先是美国流行文化、尤其( qí)是电影与音乐,对一个身( shēn)份复杂的越南人的晕染( rǎn)。
朴赞郁在剧中设置了密( mì)集的迷影元素。
比如克劳( láo)德是资深影迷。
法国导演( yǎn)贾斯特·杰克金成名作《艾( ài)曼纽》(1974)、美国导演迈克尔·温( wēn)纳犯罪片《猛龙怪客》(1974)等,都( dōu)深得其心。

《艾曼纽》
1970年代美( měi)国动作影星查尔斯·布朗( lǎng)森,则是克劳德的电影偶( ǒu)像。
中情局和南越联合审( shěn)讯女特工的地点,也被选( xuǎn)在电影院,审讯现场还被( bèi)布置成银幕场景。
剧内审( shěn)讯时的音乐,则选用了奥( ào)斯卡最佳配乐奖得主赫( hè)比·汉考克(《午夜旋律》,1986)的作( zuò)品。

“电影”是《同情者》中非常( cháng)重要的元素,或许源于阮( ruǎn)清越对电影的痴迷。
比如( rú)原著中的两场强暴。
一场( chǎng)发生在好莱坞导演(将由( yóu)唐尼饰演)拍摄的越战题( tí)材片《村庄》中,一场发生于( yú)现实中一间名为“电影放( fàng)映室”的审讯室。
《村庄》中,北( běi)越男人强暴了南越女人( rén);“电影放映室”中,南越男人( rén)强暴了北越女人。
阵营不( bù)同,恶行无异,都是在控诉( sù)战争对人的恐怖异化。

电( diàn)影之外,朴赞郁还在剧中( zhōng)大量植入美国摇滚乐队( duì)War(1969年成立)、50年代放克音乐先( xiān)驱艾斯里兄弟乐队、歌手( shǒu)德尔·香农等创作者的音( yīn)乐。

主角唱的歌是War1975年发行( xíng)的名曲《Low Rider》
这些美国风格浓( nóng)郁的影音,在纷乱越战的( de)背景下,对主角的归宿感( gǎn)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xiǎng)。
比如他的朋友、北越同志( zhì)曼,便在酒杯光影中对他( tā)说:你在梦里说的是英语( yǔ),你热爱美国,承认吧。
朴赞( zàn)郁在首集结尾,用了一个( gè)非常具象的行为,来呈现( xiàn)主角这种潜藏情感。
逃离( lí)西贡的夜晚,主角同将军( jūn)一家在北越的轰炸中,狂( kuáng)奔向即将起飞的客机。
主( zhǔ)角的朋友邦的妻儿在轰( hōng)炸中丧生,邦痛苦地沉溺( nì)在现场,主角却撇下邦朝( cháo)客机狂奔。
那种在战争余( yú)韵中飞向美国的心情已( yǐ)呼之欲出。
然而他突然停( tíng)在邦和客机中间,如同停( tíng)在满目疮痍的越南和现( xiàn)代鲜活的美国之间,仿似( shì)一个必须凝神的顿点思( sī)考。
最终,他选择了美国,选( xuǎn)择了那个他“迷恋又排斥( chì)”的不确定未来。
对家乡的( de)复杂情感,在《同情者》中进( jìn)一步被具象为对母亲的( de)情感。
剧中,客机座位有限( xiàn)的情况下,一名南越警察( chá)带走了母亲、留下了女儿( ér),他的理由是“孩子可以再( zài)生”。
小说中,南越女人被强( qiáng)暴时,她在恐怖的暴力和( hé)喷薄的血液中不断惨叫( jiào):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 mā)妈妈妈妈妈妈!
可见在《同( tóng)情者》中,母亲的形象,非常( cháng)符合亚洲文化中她们极( jí)具心理慰藉和精神保护( hù)的一面。
母亲是超越故乡( xiāng)、国度和后代的深厚存在( zài)。

后续剧情中,《同情者》还将( jiāng)重点呈现亚裔题材惯有( yǒu)的种族和文化冲突话题( tí)。
这种冲突,既来自美国,也( yě)来自在美国的越南人。
正( zhèng)如阮清越曾说,部分越南( nán)青少年会在美国恐吓越( yuè)南裔群体,这种行为被称( chēng)为“本土入侵”(home invasions)。

无独有偶,另( lìng)一位美籍越裔作家王鸥( ōu)行在小说《大地上我们转( zhuǎn)瞬即逝的绚烂》(也将被影( yǐng)视化)中,同样写到越南人( rén)之间因美国文化渗透而( ér)产生的冲突。
比如主角的( de)母亲因有美国生活经历( lì),便被邻居小孩用勺子刮( guā)胳膊,他们边刮边说:把她( tā)身上的白(肤色)刮下来,把( bǎ)她身上的白刮下来!
以上( shàng)种种,让《同情者》的主角最( zuì)终经历了一场相当残酷( kù)的审讯。
这场由阮清越研( yán)究了多部刑讯著作才写( xiě)出的终极审讯,如同《窃听( tīng)风暴》与《一九八四》的惊惧( jù)合体。
作者:县豪